找到相关内容361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著名学者陈云君居士应邀在真际禅林作精彩演讲

    人类经不起折腾了,日益发达的科技就是折腾自己,折腾不起了。而参禅悟道是一剂清凉剂,茶是很轻松活泼的载体,可以进入禅境…… 陈居士还就构建和谐社会谈了自己的观点。陈居士说,和谐要从人心开始,明白三世...。陈云君居士从学者的角度谈了自己对禅茶文化的理解及对人生的体悟。首先,陈居士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人人谈参禅、谈开悟,一些对禅法讲得不究竟的书,充斥图书市场;玩古董成风,致使古董市场成为造假的垃圾场;人人...

    明舫

    |陈云君|真际禅林|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5/2149514221.html
  • 如本法师答:为何说“众生都是欠佛债者?”

    值得恭禧祝贺也!并希望继续精进道业,完成宿愿,同登佛道,是为所祷!   若是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关系,因为一个人的善根福德是可以培养的,只要多听闻佛法、多念佛、参禅悟道、看佛经典,在三宝门中多造福田(梵语...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501912896.html
  • 散心不与禅相应 守念头上做功夫

         参禅悟道要有善知识的引导,要按照祖师教的方式勤苦去修,没有投机取巧的机会。达道的人全是教我们如何精进用功,从没有一位祖师说可以通过简捷的方式可以入禅,都是要我们默默用功。或者“看活头”,或者“参话头”都是在念头上守住自己的功夫,这样久而久之才有可能突破开悟。   所以,古人总用“守一不移”来形容做功夫的方式,也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等等方式,希望通过极端的专注而达到目的。这在寺院的...

    明一法师

    |禅定|止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2/22215735224.html
  • 孟浩然说禅

    不发,妙在无心插柳则柳成荫。参禅悟道,容不得半点功利色彩,最忌讳执著向外追寻,最忌讳妄起分别。   摘自《弘化》2000年3月 ...

    李哲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0050713.html
  • 大慈寺禅茶茶艺解说词

    禅师在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养成了饮茶习惯。他倡导以茶助茶,以茶会禅,开创了“无相禅茶之法”。对禅茶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十三岁在大慈寺出家的宋代高僧道隆禅师,直接把禅茶文化传到了日本。   欣逢盛世,...中国茶道从创始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慈寺从魏晋间的宝掌禅师朝峨眉,礼普贤,归大慈;到唐代祖师,新罗国王子出家的无相禅师在参禅品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开创了“无相禅茶之法”。对禅茶文化做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0571622.html
  • 念佛是谁?

    念佛是谁?  文/净因法师   一日,学人问禅师,“心性幽微,深奥难明;直契心源,秘诀何在?”老禅师慢悠悠地说,“钟,重叩重鸣,轻叩轻鸣,不叩不鸣。求道如叩钟,要领在于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参禅时,应把我看成是一口钟,把心中的疑问当做槌,狠狠地‘敲击’我,必能打破疑团,廓然大彻。”  这则公案说出了“起疑情”乃参禅悟道之关键。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与佛无二无别;只因...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5774636.html
  • 解脱后的心境——慧律法师

    的境界,不会忘却或退失。并且,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直接而明确地呈现自己的悟境。 曾经有个参禅悟道的人,师父为了考验他是否真正彻悟,于是趁他熟睡时,掐住他的喉咙。此人一醒,立即不假思索,对答如流,这...真知灼见。从内心中流露出绝对的自信,无疑无惑。不再被别人的见解所动摇,即使是魔王化做佛菩萨现身,告诉他过去所教导的佛理是错误的,他也不会有丝毫的疑念。 悟道者不会为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风所...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4976607.html
  • 王安石晚年与佛禅

    诗言志,以诗说禅,引禅入诗,做了大量参禅悟道的禅理诗和雅丽清绝的写景诗。   如泛论佛法之《梦》: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诗人认为:...全部精力讲究艺术技巧,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精湛圆熟了。   山水共闲   禅宗有“娟娟翠竹,总是法身,灿灿黄花,无非般若”的话头,其意是禅无处不在,即处处能发现,时时心契合,从而达到参禅悟道的最高境界...

    骆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5185077.html
  • 禅宗美学论纲

    独特的内容与意蕴。禅门中人一生的参禅悟道和承传禅法,就是要“识心见性”,获得“本来面目”,从而进入“境界澄明”的禅境——人生境界的极致。因此,参禅悟道与承传禅法活动则成为他们重要的生存方式、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参禅悟道与承传禅法活动蕴含着何种审美意味呢?  禅宗美学认为审美活动乃是一种富有具足一切的圆满性、自在任运的自由性、绝妄显真的纯真性的生命活动,一种理想的生命存在方式。禅门大师的...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2463923.html
  • 弄巧成拙

    琴声何来   有两个僧人为了“参禅悟道”的话题,引起争论不休,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听上去,谁也有道理。   甲僧说:参禅打坐的首要条件,要讲究身体力行。坐下来时,一定要直挺起胸,不能弯曲,颈子要靠衣领,眼睛要微闭,不可东张西望。呼吸要慢缓舒长有序,舌尖要顶住上颚。两腿跌跏,不可高低,能做到这些便能进入禅境了。   乙僧说:能否进入禅境,并不在乎身体力行,无须强调坐的姿态如何。真正懂得参禅悟道...

    秦孟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80194951.html